fbpx

危疾儲蓄保險比較及選購技巧 | 投保有冇用/好唔好取決4大因素

危疾儲蓄保險比較及選購技巧_投保有冇用_好唔好取決4大因素

危疾保險普遍是指一種有儲蓄成份的健康財政保障計劃,其定位是為當事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指定危疾時,例如癌症、中風和心肌緊塞等,有關保障可以為當事人提供財政支援,以應對眼前的危疾挑戰,維持生活質素。然而危疾保險的選擇眾多,選擇適合自己的危疾保險計劃則是一門令人十分困惑的問題。究竟大家需要何等水平的支援才是最適合?保費大概需要多少?與醫療保險的分別又是什麼?危疾保險好唔好或有冇用?筆者將會在文中一一分享心得給大家參考。

危疾儲蓄保險與醫療保險的分別

很多人都會有打算購買一份保險計劃來預防突如其來的健康風險,然而有關保障健康風險的保險計劃很多時會牽涉多種保障計劃類別,例如醫療保險、自願醫療保險和危疾保險 (或稱危疾儲蓄保險)。

醫療保險和自願醫療保險的主要分別

簡單而言,醫療保險和自願醫療保險的分別很大程度上是後者得到香港政府認可,購買相關的自願醫療保險可得到香港政府的扣稅安排,即每個課稅年度每名受保人的最高保費扣除額為8,000元,而且可申請稅務扣除的保單數量及受保人人數均不設上限。而一般醫療保險則沒有這個扣稅安排。另外由於得到香港政府認可,而認可的是有專業評審,因此自願醫療保險的保障無疑都較有規範和一定的保障水平,例如規定保證續保至100歲、21日冷靜期、訂明非手術癌症治療的定義等。這些都為消費者的醫療保障有基本的保證之餘,亦方便消費者為產品進行比較。

更多內容:比較醫療保險邊間好?自願醫療保險及一般醫療保險利弊大比較懶人包

危疾保險和醫療保險/自願醫療保險的分別

危疾保險和醫療保險/自願醫療保險某程度上可從幾方面去了解。

1. 危疾保險是按危疾賠償,醫療保險是按治療費實報實銷。

危疾保險是針對指定疾病作出整體性賠償。例如投保100萬保障額的危疾保險的話,癌症、中風、心肌緊塞會作出投保額的100%賠償,那麼便會賠償100萬; 心律不正、柏金遜症會會作出投保額的50%賠償,那麼便會賠50萬; 未知疾病會作出投保額的20%賠償,那麼便會賠20萬。之餘此類。相反醫療保險主要是針對受保人在疾病治療服務上所洐生的費用作出賠償,例如每年保障額是1000萬,而若受保人因合資格的治療需要而洐生住院費10萬、手術費10萬、醫生費10萬、藥物費10萬,那麼按著最高的保障額來實報實銷,便會得到賠償40萬,該年便剩下960萬保障額。

因此兩者的保障賠償方式是截然不同。如果大家問那個好那個壞,筆者認為難說好壞,只是目的不同。

2. 危疾保險的目的是保障患病後的生活質素,醫療保險的目的是保障疾病治療所洐生的開支

由於危疾保險是按危疾賠償,因此只要保險公司收到受保人患上危疾的醫學證明,那麼便會整體地作出賠償。有關賠償如何使用保險公司不大關心,受益人可把賠償金用作治療用途,也可用來環遊世界或完成個人心願,反正就是有一筆賠償金,保障患病後的生活質素。相反醫療保險是按醫療開支作實報實銷,因此所有賠償都是針對解決治療開支為目的。

3. 危疾保險的保障範圍和地域較廣,醫療保險的保障範圍和地域則較危疾保險細

危疾儲蓄保險由於是按危疾作整體性賠償,因此不管受保人身在何地,只要得到認可的醫學證明,確定患上危疾,保險公司都要為危疾意外作出相應的賠償,沒有什麼地域限制可言。加上危疾保險近年會針對一些精神疾病,例如阿茲海默症作出賠償。甚至更會針對一些試驗性藥物都作出賠償。相反醫療保險便很少會為精神疾病和試驗藥物作出保障。而由於牽涉醫療開支實報實銷,醫療機構和不同國家的醫療開支都會成為保險公司的考慮因素。因此部份醫療保險是會對保障的地域和醫療機構服務質素級別有所限制,例如亞洲區的急症和非急症都會受保,而歐美只可急症受保; 又或者是只受保中國內地三甲質素內的醫療機構。雖然危疾保險比醫療保險的保障範圍和地域都較廣,但價錢上危疾保險比醫療保險都有一定的差距。畢竟危疾保險和醫療保險都各有相對的優點和不足。

4. 危疾保險是由投保人自訂保障額,醫療保險則有官方規範

在投保危疾儲蓄保險時,保險公司一般都會設定一個最低的投保額,而客戶則按自己需要去設定個人意願的投保額。例如投保人期望在自己患上常見危疾時,如癌症、中風和心肌緊塞,想得到合適的足夠的醫療財務保障。然而很多投保人都未必判斷到多少保障才是合適,故此保險中介人便應該透過交流而了解投保人的需要,並參考坊間的最新醫療開支趨勢,從而建議一個合適的醫療保障額。又舉例現時一個第四期癌症治療,若使用免疫治療和標靶藥物,治療費可能需要100萬港元的話,那麼保險中介人便會可能建議投保人投保的投保額可以設定為100萬港元的保障額,再按保障額去計算需要的每年保費和賠償比例。相反醫療保險則對保障額是有規範,例如保障額會註明是每年最多有多少金額,終生最多又會有多少金額。只要投保人願意續保,就可以繼續享用指定金額的醫療保障計劃,在保障限額之下實報實銷。

危疾儲蓄保險的好處 | 危疾保險邊間好可參考以下4個特質

1. 危疾保險減低年老時的醫療費用供款壓力

危疾保險的保費無疑比醫療保險貴,因為危疾保險是牽涉儲蓄供款成份,目的是為達到指定年齡後不用再供款的同時亦可受到保障而做好準備。例如危疾保險會為你提供供款年期,例如建議你供20年或是25年或是30年之類,按自己年齡情況選擇。一般都是訂立退休年齡。例如25歲投保,目標55歲退休,那麼便選擇供款25年。當到了55歲後,即56歲開始,便不用再繳付保費,保險會一直提供保障到指定年齡,例如100歲之類。由此可見,購買危疾保險是在年輕有經濟賺錢能力時參加儲蓄,直到退休後沒有經濟賺錢能力時也能無壓力下得到醫療保障以應付健康意外的需要,達到減低年老時的醫療費用供款壓力,讓自己可輕鬆和有質素地渡過餘下的人生。

2. 危疾保險的精神科保障較多

近年市面見到危疾保險開始加入精神科的保障,例如認知障礙症和柏金遜症,這些保障都未必會在醫療保險中可以出現得到。雖然醫療保險都會註明精神科的保障,但精神科的保障很多時是因治療某些疾病後所洐生的精神問題而作出支援,而且治療的數目亦有限制。危疾保險對精神科的疾病是有指明的,並就有關精神病作支援,例如認知障礙症的支援有追蹤智能手錶和24小時平安鐘之餘,亦為照顧者提供訓練和心理支援。這些都是醫療保險沒有而危疾儲蓄保險可提供的分別。

3. 危疾保險的保障年齡較廣闊並可惠及未出世的嬰兒和年長多病的人士

醫療保險很多時候是針對指定在世的受保人作出健康財務上的保障支援,也未必會有一個醫療保險計劃可同時保障多個家庭成員的健康,但危疾保險則不同。近年市面上是有危疾保險可以保障到受保人之餘,更可保障其未出世的嬰兒和父母。眾所周知,年紀愈大疾病愈多,年長人士購買醫療保險計劃都是很難,經常被保險公司拒保。而未出世的嬰兒更不在話下,早產夭折、先天性疾病和後天疾病在嬰兒成長中是十分常見。但隨著保險產品的創新和進步,危疾保險開始出現家庭保障的概念,就算父母年老有病或嬰兒未出世有很大未知數的情況下,危疾保險都一樣會為受保人可提供醫療保障。這是醫療保險未曾見到的創新服務。

4. 危疾保險接受試驗性藥物

在購買醫療保險時,保險公司的醫療保險計劃條款中很大機會會註明不接受試驗性藥物和相關治療。然而當一個人面對著沒有更多醫療方案而又想嘗試的時候,他們往往會願意接受新挑戰,例如試驗性藥物。可惜保險公司由於對有關藥物未有充分的信心和理解,未必會願意提供保障。而較新穎的危疾保險開始出現,開始願意就試驗性藥物提供保障。

上述的危疾保險好處並非每一個市場上的危疾保險都擁有,筆者只是按已知的危疾保險產品作了解和分享。因此大家必須自行查詢了解有關危疾保險有沒有上述的保障範疇。如果有的話,該產品應該是較創新和貼合市場的選擇之一,亦可分辨出危疾保險邊間好的問題。

危疾儲蓄保險的主要缺點及風險

1. 危疾保險保費較醫療保險貴而且沒有自付額選擇

危疾保險保費較醫療保險貴是一個較普遍的現象,原因是有儲蓄目的。舉例有人想買一份保障額達100萬的醫療保障,那麼某保險公司中介人可能會提供一個危疾保險和一個醫療保險的選擇給潛在客戶。筆者嘗試以一個實則的小例子來說明一下。翻查紀錄,如果投保人是一名30歲男性,沒有吸煙習慣。他若想針對危疾購買100萬港元保障的話,以危疾保險和自付額50000港元的醫療保險(因為危疾通常是超過5萬港元)為例,價錢分別是每年$7624和$3424,相差一倍價錢。隨著年紀上升,危疾保險的供款更可能會增加得難以負擔。而醫療保險的保費縱使同樣會隨著年紀不斷增加而上升,但醫療保險是有提供自付額選擇,自付額愈高保費便愈低,低至可十分輕鬆地負擔。相反危疾保險則不能。因此危疾保險一般都會被認為愈早買愈好,因為保費會因年齡愈細而較低。當然大家亦不要忘記其優點,就減低年老時的醫療費用供款壓力。

2. 貨幣貶值風險

危疾保險是以美元或港元去購買和獲得賠償,而這操作是牽涉數十年的人生規劃。今天美元和港元是具有消費力,但難保數十年後的美元和港元都具有消費力。事實上,貨幣貶值的案例在歷史上比比皆是,試問古今中外,不同時代的紙幣有多少是貶值至毫無價值?例如1997亞洲金融風暴令一眾東南亞國家貨幣大幅貶值和英國脫歐令英鎊大幅貶值等案例,相信不少人仍歷歷在目,猶有餘悸。那麼試問,美元和港元又如何?隨著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發生後,美元地位和價值開始慢慢受到市場質疑。而由於中美關係轉差,不少人亦有談論港元和美元脫離掛勾的議題。而假若若干年後貨幣出現貶值意外,那麼獲得的賠償又可以換到或應付到多少的醫療服務待遇?這些都是風險。當然若果出現這風險的話,相信世界上每一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那麼這個風險又算不算是風險?又或是太杞人憂天?這課題便交由大家自行判斷和思考。

3. 保險公司倒閉風險

保險公司倒閉是難以想像的一回事,但其實是有案例。就好像台灣的國光人壽也好,香港的泰加保險也好,都是一些保險公司會倒閉的案例。因此如果保險公司一旦倒閉,意味其提供的保障計劃都可能隨之然消失,可算是風險之一。然而現實上,香港保險公司倒閉的機會微乎其微,因為香港保險公司是受到嚴格和定期的經常監管,一旦財務上有任何風吹草動,保險和金融監管的部門必然作出防範行動,確保投保人、受保人和受益人的利益得到保障。其實人壽保險公司一旦倒閉必然牽連眾多和令經濟崩潰,可說大到不能到,政府部門是不可能坐視不見。就好像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為例,著名保險公司AIG差點倒閉,但美國政府都要逼著去拯救而放棄雷曼集團,便足以證明保險公司倒閉的機會微乎其微。但就算微乎其微,這都是一個風險需要了解。

如果對購買危疾保險有任何查詢和不了解怎樣比較的話,歡迎按以下連結WhatsApp互相交流。

WhatsApp聯絡: 按此查詢